翘首盼望数月
宝宝终于退房出生啦
回到家后,很多新手爸妈
却发现了一个吓人的情况
俗话说“十个宝宝九个黄”,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,尤其是早期新生儿,既可是生理现象,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主要表现。
虽然宝宝出现黄疸是个常见的情况,但并不简单,新手爸妈们一定要细心观察,及时处理。
关于“小黄人”的不同情况和应对措施,咱们一起来了解!
什么是新生儿黄疸
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,是由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增高而出现皮肤、巩膜等部位黄染的现象。
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
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,肝功能不成熟,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,肝脏对胆红素的排泄能力不足,肠肝循环特殊。因此,新生儿摄取、结合、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,极易出现黄疸。
新生儿黄疸的分类
生理性黄疸: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,大多数出生后2~3天出现黄疸,5~7天达到高峰,10~14天消退。
病理性黄疸:病理性黄疸出现较早,约生后24小时内,进展迅速,程度过重,消退较晚或退而复现,足月儿在第2周末或早产儿在第3~4周末仍有黄疸,并进行性加重。病理性黄疸难以自行消退,达到一定程度会损害脑细胞,引起脑瘫甚至死亡。
如何观察“小黄人”黄染情况
家长一定要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,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。
1、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、巩膜、大小便的情况,如果宝宝只是头、面、胸部黄染,体温、食欲、大小便、精神状态都正常,可在家继续观察。
2、若宝宝越来越黄,下腹部、大腿、手心足心均出现黄染,需要提高警惕,及时入院就诊。
不同情况的“小黄人”如何应对
生理性黄疸:不需要特殊处理,提早开奶,既可以刺激肠蠕动利于胎粪排出,又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,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,利于黄疸的减轻,还可适当给宝宝泡黄疸药浴、晒晒太阳,对黄疸的消退也有一定的帮助。
病理性黄疸:若宝宝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,需立即查明原因,给予对症治疗,如药物治疗、蓝光治疗或换血等,并同时纠正重度贫血、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。经过住院治疗,出院回家后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宝宝的黄疸值,同时多注意观察宝宝的皮肤、巩膜、大小便等情况,确保黄疸没有出现反复。
儿科:陈杨